志鉴之窗
学习时报:以“中国之志”资治“中国之治”
时间:2019-12-27  来源:
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“中国之治”这一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。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,就是以“中国之志”资政辅治、记录传承“中国之治”,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
  了解历史的可靠方法就是看志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,这是我的一个习惯。过去,我无论走到哪里,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。”在河北正定工作时,习近平同志熟读县志、史料,经常拉着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街串巷,去寻访县志里记载的古寺、古塔、古碑、古城墙等。为编写《正定古今》,他还主动为编写人员提供《真定府志》《正定县志》等旧志。刚到厦门工作时,他就借阅地方志。任上海市委书记,他不到一个月就借阅上海地方志。开展调研工作,他也经常调阅地方志。他在福建工作时到古田、寿宁、霞浦等县调研,在浙江工作时到苍南县调研,均有借阅地方志的明确记载。

  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,才能“以古为鉴,鉴古知今”。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、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,具有存史、育人、资政三大功能。其中,存史是其基本功能,育人、资政是其现实功能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,其意义说通俗一点,“就是使我们做一个明白人”。在育人方面,编修地方志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教材,爱国主义教育、英雄主义教育、美德教育,都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。同时,在一个地方生活工作,也要树立地方自信心和地方自豪感,读志就可以受到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教育。在资政方面,地方志是为现实工作服务的有力辅助手段,有助于以古为鉴,作出科学的决策。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,才能以古为鉴,鉴古知今,防止犯历史上的错误。

  一定要把修志这项工作摆在议事日程上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,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懈努力,地方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,也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、政府主持、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组织实施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;逐步形成了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、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任务,认识、领导、机构、编制、经费、设施、规划、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。编修地方志是一项系统工程。第一,要有紧迫感。第二,要着眼长远。第三,要摆上日程。第四,要保障经费。

  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修志这个历史责任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,全国地方志工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定位更加清晰、要求更加明确,顶层设计更加完善,工作任务更加明确,全国地方志工作走上法治轨道,地方志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和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。推进实现“两全目标”(即,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,实现省、市、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的目标;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,一年一鉴,公开出版,实现省、市、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)的工作力度之大、规模之广、影响之深前所未有,完成进度不断刷新。下一步,要认清形势,坚定打赢必胜信心,自觉增强高质量完成“两全目标”的责任感、使命感,落实法定责任,切实加强领导,把攻坚决胜“两全目标”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紧迫的工作和政治任务来抓,如期完成“两全目标”,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方志人的力量。

  (作者冀祥德,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)

  (来源:《学习时报》2019年12月23日4版)